n127192

欧盟内讧,特朗普被“放鸽子”?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握手言欢,宣

欧盟内讧,特朗普被“放鸽子”?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握手言欢,宣布达成“历史性”贸易协议:欧盟承诺未来五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,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和军事装备,换取美国将欧盟输美商品关税从“威胁的30%”降至15%。   然而,这场“政治秀”的余温还没散尽,布鲁塞尔就泼来一盆冷水——欧盟委员会紧急澄清:6000亿美元投资?我们没说要出钱啊! 协议宣布仅数小时后,欧盟委员会官网便发布新闻稿,着重强调“15%的关税乃当前形势下所能争取到的最优结果”,然而对于6000亿美元投资,两名匿名高级官员向《Politico》透露,这笔钱“全然由欧洲私营企业自主抉择”,欧盟身为公共机构,“既无法提供任何担保,亦未打算推出财政补贴或政策激励”。  换句话说,冯德莱恩的承诺相当于对特朗普说:“你找欧洲企业要钱吧,我们不管,”  这一“打脸”操作瞬间引爆舆论,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·朗格直言:“冯德莱恩无权单方面承诺涉及成员国财政的重大投资,协议若涉及公共资金,必须经欧洲议会和成员国共同审批,”  ”数据显示,若欧盟企业按协议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,本土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速将放缓12%,直接冲击《欧洲绿色协议》目标。 特朗普原本以为“薅到了欧盟羊毛”,但现实很骨感,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4年欧洲对美直接投资仅1518亿美元,若未来五年年均投资需达1200亿美元,增速需较2024年提升近30%,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。 更讽刺的是,协议中的“投资”条款充满“美国优先”的算计:能源领域,欧盟需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,带动相关终端设施投资,制造业方面,要求欧洲车企在美本土化生产比例提升至65%,基础设施投资则聚焦港口和铁路升级,以加速美国能源出口。 作为回报,美国仅将汽车关税从25%降至15%,钢铝50%的高关税维持不变,数字税争端也被推迟至2026年谈判,德国《商报》评论“这是战后最大规模的单方面经济让步,” 德国工业联合会测算,制造业投资转移将导致欧洲本土失去18万个高端岗位,核心技术外流风险加剧,东欧亲美国家虽乐见其成,但德法等工业强国首当其冲受损,欧盟团结岌岌可危。 欧盟官员的“紧急澄清”,本质是冯德莱恩与欧盟务实派的权力博弈,作为立场亲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,冯德莱恩为达成协议不惜牺牲欧盟利益,但《里斯本条约》第310条明确规定,欧盟预算需经成员国一致同意,她无权单方面承诺重大投资。 这场内讧暴露了欧盟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被动地位——当政治秀遇上经济现实,所谓的“战略自主”沦为空谈。 冯德莱恩的“6000亿空头支票”,看似是特朗普的“胜利”,实则是欧盟的“短视”,用短期经济妥协换取贸易和平,虽能暂时避免贸易战升级,但长期将付出产业空心化、技术依赖加深的沉重代价。 当欧洲企业被迫将资金和产能转移至美国,当《欧洲绿色协议》让位于美国化石能源,欧盟的“战略自主”已名存实亡。 更讽刺的是,这场闹剧恰逢中美经贸会谈关键期,有分析认为,冯德莱恩急于签署协议,是为给美国与中国谈判增加筹码,但历史早已证明,依附强者换不来尊重,妥协只会招致更多掠夺。 欧盟若想真正掌握命运,需放下“跨大西洋伙伴”的幻想,在多边主义中寻找平衡,毕竟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今天,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,更没有哪个国家能靠“薅羊毛”长久繁荣。